查看原文
其他

文旅部“东亚文化之都”评选启动,你真的了解吗?

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-07-27
第3171期文化产业评论
点上方蓝字「文化产业评论」关注并星标

自2013年第一届“东亚文化之都”评选以来,其竞争越来越激烈,每一届评选活动都是一场大型的文化盛宴,各个城市“争奇斗艳”,大放异彩。随着2023年至2025年“东亚文化之都”评选活动的启动,新一轮城市文化名片争夺赛即将开启,那么各大城市在“东亚文化之都”争夺赛中拼的是什么?下一步争夺的又是什么呢?


作者 | 陈爽(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)
编辑 | 王梦宇
来源 | 文化产业评论

正文共计4284字 | 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

 

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欧洲就率先展开了“欧洲文化城市”评选活动,后改名为“欧洲文化之都”,并由此掀起了全球“文化之都”评选的潮流。而中日韩三国也不甘落后,逐渐加入到这股世界文化弄潮之中,开始联合缔造“东亚文化之都”。

 

“东亚文化之都”是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机制下创建的三国文化领域重要品牌。


2013年,第一届“东亚文化之都”开始评选,三国分别评选出一座城市,授予“东亚文化之都”荣誉称号,当年所评选的城市将在下一年以“东亚文化之都”的名号开展品牌建设活动。

 

2021年4月21日,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启动了2023年至2025年“东亚文化之都”申报与评选工作,这是首次同时开启三年候选城市的评选。全国城市即将共赴东亚文化之约,争夺“东亚文化之都”名片。



往届“东亚文化之都”争夺赛况


从2013年至今,经过八次激烈的争夺赛,共有25个城市成为了“东亚文化之都”,中国共有9座城市脱颖而出。2021年,中国绍兴、敦煌双双入选,这也是首次出现一国之中双城入选的情况,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变革。

 

△来源:文化产业评论(whcypl)整理


这些摘得桂冠的城市,都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的。首届夺冠城市泉州是从十个入围城市中评选出来的,而此后入围城市数量虽然减少了,但却增加了初审的难度,入围城市的竞争实力也更强,由此增加了争夺难度,终审环节也堪称“神仙打架”。

 

还有的城市“执念深重”,在上一届落选后仍然继续参加下一届的选拔,不达目的誓不罢休。比如青岛、长沙、哈尔滨、西安、绍兴、敦煌均是连续参加了两次才终于获得桂冠。

 

来源:文化产业评论whcypl整理


全国城市为什么要纷纷加入这场争夺赛?这是因为“东亚文化之都”这张名片在东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。成为“东亚文化之都”,加入东亚文化朋友圈,是城市走向世界,树立城市文化品牌,打造文化强市的重要契机。当选城市将作为东亚文化建设高地,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,得到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(比如2021年绍兴入选后,政府设立超100亿元的古城专项基金,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来保护利用古城),同时,城市还能乘借“东亚文化之都”的东风,盘活城市文化资源,为城市发展“文化赋能”,提升城市软实力,实现以文兴城。



“东亚文化之都”拼的是什么?


“东亚文化之都”自评选以来,举办了八届,竞相争夺桂冠的城市又是在拼什么呢?

 

首先来看看“东亚文化之都”申报条件的变化(如下图所示),2013—2019年发布的申报条件都一致,但2020—2021年发布的申报条件则发生了变化。


 △来源:文化产业评论(whcypl)整理


从中可以看出,各大竞赛城市最先拼的是文化旅游资源。纵览成功夺得“东亚文化之都”桂冠的城市,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,而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。同时,当选城市地理位置优越,多为丝绸之路沿线城市(泉州、宁波、长沙、西安、绍兴、扬州、敦煌)或重要港口(青岛)。这些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城市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础,以文化为支点,全域活化文旅产业,能够促进新兴业态发展,拉动经济增长。

 

来源:文化产业评论whcypl整理


另外,竞赛城市还会拼公共文化配套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,以确保当选城市有保障实施的基本能力。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、充足的文化服务网络平台、齐全的各类基础设施、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等均是城市参与竞争的强大后盾。历届“东亚文化之都”当选城市均拥有完善的公共文化配套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,比如公共文化发达的长沙,全市共有30多个文化场馆、36座博物馆、图书馆分馆113个、基层流动服务点700余个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30多个,包括田汉大剧院、湖南大剧院、贺龙体育场等。


 △田汉大剧院


从文化之都到创意之都:城市的新一轮角逐


成为“东亚文化之都”,城市争夺赛就此落幕了吗?

 

答案是否定的,城市争夺赛远不止于此。

 

除了“东亚文化之都”之外,还有“创意城市网络”。

 

2004年10月,基于新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发展与文化多样化视角,联合国成立了“创意城市网络”,致力于发挥全球创意产业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,促进世界各城市之间在创意产业发展、专业知识培训、知识共享和建立创意产品国际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,“创意城市网络”分为设计、文学、音乐、手工艺与民间艺术、电影、媒体艺术、美食等7个主题。目前,全球共有79个城市入选。

 

从25个“东亚文化之都”城市来看,被评为“创意城市网络”的仅7个,其中中国4个,日本1个,韩国2个。


 △来源:文化产业评论(whcypl)整理


除此之外,中日韩三国还有哪些创意城市呢?

 

在余下的创意城市中,中国明显要多于日本和韩国。中国有11个,包括4个设计之都、3个美食之都、3个民间手工艺之都和1个文学之都;日本有5个,包括2个设计之都,美食之都、媒体艺术之都、音乐之都各占1个;韩国有3个,民间手工艺之都、设计之都、美食之都各1个。三个国家中,中国是唯一拿了“大满贯”的国家,而日本没有文学之都、电影之都,韩国没有文学之都、音乐之都。


 △来源:文化产业评论(whcypl)整理


那么为什么有的城市是文化之都却不是创意之都呢?或者换句话说文化之都=创意之都吗?

 

显然,并非如此。

 

创意之都强调以创意为引领,催生创意经济的发展。其侧重依赖发达的创意产业、良好的技术基础、广泛的创意阶层和优质的创意环境,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弗罗里达曾在《创意经济》中提出人才、技术、宽容是创意经济发展的三元素。创意经济通常包括时尚设计、媒介影视、音乐、表演艺术、软件及计算机服务、旅游、美术馆、遗产等。

 

而文化之都则更强调城市所具有的优质文化名片,代表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、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、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等,其核心是文化因子。而从文化之都到创意之都,则意味着各大城市要主动求变,让创意因子点亮当地的文化资源,从近来“东亚文化之都”评选愈加重视文旅产业的创新性发展,也可以看出其在不断向创意之都靠近,从文化之都向创意之都转变,从文化名城向文化强市转变。

 

总结


“东亚文化之都”评选是文化城市之间的一场文化名片争夺赛,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城市竞赛的底气,也是城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,公共文化配套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则是城市竞赛的强有力保障,但城市的争夺远不止于此......





 话题互动 
您对城市文化名片有何看法?
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

 推荐阅读 


 订阅关注 

文化产业顶尖大号“文化产业评论”,秉承权威、专业、准确、及时、实用的特点,聚焦新时代,汇集、融合行业内外精英对文化产业的观察和理解,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,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,政府、企业、机构、行业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,是国家部委、各地市、文化企业、相关机构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。欢迎订阅关注!

交流/咨询/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:7759813申请转载/加入研习社请加小助理微信号:whcy006

点击下方【阅读原文】加入「文化产业评论」,这里,是你的舞台~


喜欢这篇吗?分享、点赞、在看,都安排上~

   

请给陈爽赏,您的打赏,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